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通过竣工验收并开启运营、琶洲西区滨江立体人行交通工程即将开放……近期,琶洲西区“城市封面”不断刷新,滨江沿岸城市天际线渐具雏形。十年以来,琶洲西区地区总设计师制度以“绣花功夫”确保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优化城市空间品质、增强城市设计协调性、保障公共利益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打造城市设计“大脑” 实现“规建管”全流程服务
2015年,为积极响应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最高水平城市设计、最节约集约用地、最优人居环境、最通畅交通、最美生态景观、最完善公服配套”的目标,对标世界一流,以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核心定位的琶洲西区启动了新一轮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16年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并实施。
为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下称“海珠区分局”)聘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教授作为地区城市总设计师,组建琶洲西区总师团队,对城市公共空间、建筑要素管控提出审查意见。同时,该团队提供“规建管”一体化的全流程服务,提前介入各阶段规划审批及监管环节,为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专业支撑。
总师团队服务兼顾城市设计宏观与微观
在宏观层面,统筹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与政策衔接,在项目前期发挥引导作用,保障项目单体与片区的协调;在微观建筑设计层面,精准把控建筑的形态设计、风貌塑造与周边环境的空间、界面的协调,深度嵌入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提供针对性的技术咨询与指导,确保高品质规划设计。
协同优化城市空间 精细化设计推动价值跃升创高网
在琶洲西区土地出让、建设过程中,海珠区分局充分运用总师制度统筹协调项目工程实施,整体打造地区高品质公共空间,促进精细化建筑单体设计,助力高品质原创方案落地实施。
以唯品会总部大楼为例,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东北角细分为4个出让地块,唯品会竞得其中3块,其设计方案考虑将东北角塔楼调整为横向大平层空间,与既有城市设计导则存在冲突。
唯品会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概念方案构思,经总师团队评估认为该调整既优化景观、减少了塔楼数量、为临江二线地块提供了直接的珠江景观视野;又优化形态,将琶洲西区东北方的凸角转化为凹角,减少滨江空间体量。
基于对优化滨江城市形态、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最大化土地效能、强化社会共享价值等公共利益考量,总师团队支持方案深化,并协同规划部门完成技术协调与法定流程。
该案例体现企业诉求与公共利益的协同机制:企业主动提出创新方案,总师团队基于专业判断维护公共利益,并引导空间价值升级。作为琶洲西区首批建成项目,唯品会总部及周边已成为核心活力组团。

2025年7月唯品会航拍图。
除了提升空间品质,总师制度的另一显著成效在于促进了不同开发主体间的协同。
以三一重工为例,三一重工与树根互联地块,项目方原计划设计为双塔对称方案加高空连接体,这将形成并不适合该地段的中央纪念性双塔形态。总师团队利用建筑高度弹性条件,协调拉大两栋建筑的高度差,并推动地块在裙楼区域申请空中连接体。
该连接体既减少对城市底层空间的压迫(距地面12米净高),又符合企业对双塔功能联系的需求,并将连接体的公共空间24小时开放给市民使用,实现企业便利性与公共效益的平衡。三一重工及树根互联地块已完成建筑主体及场地验收,依托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生态培育,多家上、下游总部企业已入驻,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汇集,助推区域数智化升级。

三一重工效果图。
总师制度开展的十年间,琶洲西区先后落地了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启消费互联网时代;引入了TCL、树根互联、三一重工等企业,着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
从实施效果看,总师制度以前瞻性视野、系统化思维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统筹解决规划实施多重难题,建立起跨地块协作机制,在建筑方案审查阶段强化了不同地块项目的衔接性,确保片区公共空间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效协调了多个相邻地块、不同业主间的施工时序,在降低工程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了片区公共利益、生态效益和公平性,为高质量建设琶洲西区提供了制度保障。
琶洲西区通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有效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高效集聚,带动了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助力高质量引才聚才,为广州的数字经济及社会发展持续提供动力。未来,海珠区分局将立足自身职责,聚焦重点片区城市品质提升,持续做好相关规划资源服务保障,坚持高品质规划设计和高标准建设,为推动海珠区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 谢惠强 冼瑛琪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创高网
广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